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即將召開,A股市場的維穩(wěn)任務也日益緊迫。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卻偏遇年內“大小非”解禁的最高峰。
“大小非”解禁是指股改后的上市公司限售股可以上市流通,一般占總股本5%以上的為“大非”,占總股本5%以內的為“小非”。
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8月份解禁股數為226億股,市值達到2100多億元,為今年最高的一個月。不過,寶鋼股份(600019.SH)、中信證券(600030.SH)和蘇寧電器(002024.SZ)三者合計解禁市值就占到了約65%。正是基于集中度非常高,而寶鋼股份解禁市值就超過1000億元,一些分析人士認為8月的解禁洪峰并非那么可怕。
“大非”為主
宏源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8月份兩市累計解禁的224.43億股中,“大非”解禁202.48億股,占全部解禁股的90.22%。“小非”解禁的21.95億股僅占月份解禁量的不足10%,累計有180家“小非”解禁。
“從解禁股數量上看是創(chuàng)造了一年來的新高,市值也較高,給投資者造成的心理壓力非常之大,因為和六七月份相比,增量太大了。”宏源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唐永剛日前告訴記者,但他同時認為“實際的減持壓力并不如投資者想象得那么大”。
“而從‘大非’這一塊來看,有三個因素決定他們不會在8月份集中性地進行減持。”唐永剛向記者解釋,“第一個因素是類似寶鋼股份這樣的企業(yè),它的限售解禁股達到119億股,但是因為其大股東是寶鋼集團,最終為國資委持有的,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明確表示過,這種由國資委或央企控股是不會隨意去減持的。”
減持量猜測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8月實際會在市場上流通的股份預計不會超過70億股,因為很多解禁的股份都是控股股東持有的“大非”,對他們來講一般不會輕易減持股份的。
很多市場人士均認為,央企控股的一些上市公司將成為“大小非”減持的“避風港”。據測算,央企下屬上市公司限售股沖擊力僅相當于其他公司的1/3,因為央企上市公司由國有控股,“大非”不會輕易減持,“小非”拋售的壓力也較小。此外,央企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穩(wěn)定資本市場的額外使命,在全流通進程中,央企上市公司有望獲得安全性溢價。
此外,隨著股價的下跌,一些民營企業(yè)的控股股東也開始紛紛表示自愿延長限售期。以蘇寧電器為例,其控股股東張近東就于7月初承諾,包括將于8月11日解禁的2.94億股和此前已經解禁的1.34億股,其持有的全部4.28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8.61%)在2010年8月10日前不通過證券交易系統(tǒng)(含大宗交易)掛牌交易的方式減持。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在經過一些減法的處理后,8月份實際會流通的市值應該會低很多,這中間主要是一些“小非”可能會選擇拋售,但在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其是否會選擇拋售以及如何拋售都存在疑問,畢竟近期的市場成交情況非常清談,而大宗交易市場的對手盤也不好找,因此“大小非”對股指的實際影響力預計相當有限。
7月21日發(fā)布的中證登6月統(tǒng)計月報中,證監(jiān)會授權首次披露股改形成的4572億股股改限售股狀況。其中,已解禁股數為842億股;解禁后已減持股為250億股,占已解禁股的近30%。其中,6月份“大小非”解禁股僅減持了4.51億股,不足平均日交易量的1%,相對影響微小。
后市如何
盡管“大小非”們實際減持的比例可能并不算高,但股指今年的大幅下跌卻又是活生生的現實。對此,一位基金業(yè)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基于“大小非”的解禁壓力,金融資本和產業(yè)資本博弈的結果。如果股價繼續(xù)維持在高位,解禁后的“大小非”們的拋售動力顯然會很強,正是基于這種預期,場內的金融資本紛紛選擇減倉離場,而股價的下跌又帶動了“大小非”的加速拋售(盡管拋不了太多),但當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比如和企業(yè)的重置成本差不多時,場外的產業(yè)資本又會倒過來入市買股,這也是近期很多上市公司出現大股東或者高管開始買入自家股票的原因。從博弈的角度來看,8月份盡管“大小非”解禁的量很大,但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有限,近期對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情況。
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鄭旻認為,去年10月以來的調整,其最大原因不僅在于緊縮的貨幣政策抽緊銀根,更主要的是股市籌碼供應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不能簡單地看8月份的解禁壓力來判斷后市,因為更多的“大小非”將集中在2009年和2010年才會解禁;而更進一步來看,股改限售股的解禁壓力畢竟是固定的,解禁一批少一批,更需要關注的是新增的市場解禁壓力,也就是新上市的全流通股份,這部分的增量也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本周隨著南車股份IPO消息的公布股指就開始應聲下跌,其實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