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敗走谷歌

2009-11-04 22:46:27      藺瑩

  [作者]藺瑩

  正如那個暢銷書的書名一樣,李開復雖然沒能做出最好的谷歌,但成功實現《做最好的自己》。

  2009年9月4日,李開復宣布離職,不再擔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qū)總裁。兩天后,又宣布將創(chuàng)辦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創(chuàng)新工廠,為國內青年創(chuàng)業(yè)提供資金平臺與創(chuàng)業(yè)輔導。

  據息,創(chuàng)新工廠的支持者隊伍中不乏柳傳志與郭名銘等大佬級人物。

  [小標題]號稱“不作惡”

  谷歌不僅是一家頂級搜索公司,還是一家極其強調公司文化的公司。其公司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不作惡”(Don’t be evil)。

  李開復2005年接管谷歌中國以來,也一直謀求“不作惡”,但四年之后,谷歌卻惡名連連。

  2009年6月18日,“谷歌中國”(Google.cn)因“大量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曝光。同日,李開復被來自中國互聯網監(jiān)管相關部門的官員約談。

  谷歌的惡名達到一個巔峰。

  谷歌最初的“不作惡”是從保持客戶隱私的角度出發(fā),在2000年前后,互聯網會不會侵犯公眾的隱私,成為當時的流行話題。谷歌提出“不作惡”的文化確實恰到好處,再加上簡捷的界面與過硬的技術,其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品牌價值急速放大。

  谷歌在美國確實做到了“不作惡”,但在中國不同。

  嘴上仍然高喊“不作惡”,卻屢屢惹出禍端。甫一進入中國,谷歌就無照經營。身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公司,竟然“偷渡”中國,引起巨大非議,是為“牌照門”。

  2007年年初,網友發(fā)現沈陽市衛(wèi)星照片的標注竟然沿用日軍侵華地圖,此舉無疑是在往國人傷口上撒鹽。一石激起千層浪,民怨沸騰,是為“地圖門”。

  2007年4月,谷歌高調推出谷歌拼音輸入法,涉嫌抄襲搜狗輸入法詞庫卻拒不承認,后見證據確鑿方才道歉。身為極其重視版權問題的美國公司,卻在中國犯下如此低級錯誤,是為“詞庫門”。

  2008年初,李開復本人也涉嫌偷稅,金額高達500萬元,谷歌中國對此解釋為“延遲繳稅”。曝光后,李開復補繳了巨額稅款,但事件仍構成了“納稅門”。

  2009年,因為“很黃很暴力”,谷歌又掉進“涉黃門”。

  [小標題]至今不認輸

  谷歌進入中國的這幾年,正是百度崛起的幾年。

  谷歌憑借領先的搜索技術,在全球市場戰(zhàn)無不勝,連美國公司一向難以打開的日本市場都成功拿下。但在中國,谷歌偏偏受到百度的壓制,強龍不壓地頭蛇,成為全球鮮有的敗筆。這其中是李開復的錯,還是谷歌的錯,一直存在爭議。

  一方認為,四年以來,李開復不過是一個餡餅夾心,雖然擁有少量自主權,也更多受到總部的控制。谷歌除了節(jié)假日的版面設計偶爾比較中國化以外,其余基本上只能照搬美國的模式,連谷歌這個中文名都基本上是音譯。更極端的說法是,谷歌選用李開復,其實是借用他本人的名人效應。

  另一方認為,四年間,李開復經歷“跳槽風波”、“牌照門”、“地圖門”、“詞庫門”“納稅門”等一系列風波,只是因為李開復本人和他的團隊不夠中國化,只懂搜索的技術,不懂中國市場的藝術。

  盡管谷歌中國一直不認輸,但在中國市場,它一直落后于百度卻是不爭的事實。百度雖然因為音樂門與三鹿門,商業(yè)模式一度受到質疑,但其濃厚的本土化色彩與強烈的本土化努力,令谷歌相形見拙。

  同為海龜派,同為技術派,同為偶像派,還同為李家人,李開復的本土化程度遠遜于李彥宏。

  李開復與谷歌這幾年,究竟誰該賠償誰的青春,一時還難有答案。

  原文刊于三聯《競爭力》09年10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