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嗎?未來中國更多的富豪將從月球產生。
這并非空穴來風。據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描繪,用航天飛機從月球運一次氦-3,就可以解決中國一年半的能源需求。而巨大的財富機會也就蘊含于此。
氦-3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種新型核聚變發(fā)電燃料。
探月計劃
距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是人類進入宇宙空間的第一步。中國政府于2004年2月13日首次公布嫦娥探月計劃。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衛(wèi)星成功升空,一年來嫦娥一號衛(wèi)星運行正常,這表明探月二期工程即將進入實質性階段。
中國官方至今尚未宣布任何載人登月計劃,但有海外媒體稱,在2017年中國實施完成嫦娥探月工程三期之后,從2018年開始實施第四期嫦娥探月計劃,中國宇航員將執(zhí)行登月任務。
出語謹慎的中國探月副總設計師姜景山表示,中國人登上月球的時間要到2020年。“根據目前的進度,再過四五年,即大概2012年可以先讓機器人在月球收集樣品,并返回地球進行研究。”而在月球上留下中國人的腳印,插上五星紅旗,至少還需要等到2018年以后或如專家所言2 020年。
與此同時,圍繞月球的戰(zhàn)略部署也在各國展開。2003年中國開始探月工程立項,美、日、歐、印分別宣布新的探月計劃。2004年1月14日,美國宣布重返月球,并且提出未來登陸火星的太空計劃;印度提出2015年前宇航員登月;歐洲空間局提出2020年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計劃;日本制定系統(tǒng)的月球探測計劃,并搶在中國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前40天,發(fā)射成功“月亮女神號”繞月衛(wèi)星。
在新一輪深空探測熱的背后,則是對月球上豐富資源的覬覦。
投資太空產業(yè)
除氦-3外,月球上鈦的儲量有150億噸,分布面積大約是一個中國的版圖大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新一輪深空探測熱的根源。
但對中國來說,登月不單是為了獲取月球上公共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登月、深空探測過程中,科學技術研究上一項項突破的價值要高于月球上的資源。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探月工程證實,月球探測是具有高科技和高經濟產出率的項目,實現(xiàn)的價值遠高于探測本身。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投資高達260億美元,但卻產生了3000多項新技術和2000億美元的效益,并帶動了整個國家高新技術的發(fā)展。比如,現(xiàn)在嬰兒用的尿不濕最初是為航天員設計的,還有手提電腦、微波雷達,耐克公司的氣墊運動鞋得益于宇航員登月靴技術。阿波羅深空登月工程被經濟學家總結出一個著名的太空產業(yè)投資定律,太空研究每投資1美元平均能得到4至5美元的回報。至于高科技成果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更難以估算。
歐陽自遠指出,中國啟動探月工程將極大推動整個科技發(fā)展水平,對于經濟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探月工程的逐步實施,必然會帶動如大推力火箭、航天飛行器、機器人、遙感、通信、材料、能源等科學技術的突破,同時也帶來無數新的高科技產業(yè)投資機會,對于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提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一位美國專家將嫦娥探月計劃比喻成中國未來20年發(fā)展的技術引擎,稱“中國從美國阿波羅探月計劃中學到一些東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