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被叫停”,引起業(yè)界對中國視頻互聯網(OTT,Over the top TV)產業(yè)的關注。一個難堪的現實是,盡管涌入者眾,但OTT產業(yè)鏈上各環(huán)節(jié)都不盈利。
“OTT產業(yè)看起來熱鬧,但實際慘淡。”一家深圳大型機頂盒生產廠的產品總監(jiān)昨天(26日)向《第一財經日報》大吐苦水說:“今年爆炸式增長的夢想破滅了”。
他透露,2011年中國視頻互聯網機頂盒(OTT盒子)銷量達100多萬臺,原來業(yè)內估計今年每個月達到1000萬臺。但按照目前的情況,預計2012年國內OTT盒子的銷量只有約380萬臺,其中80萬臺是安卓平臺、300萬臺是Linux平臺。
價格太低,也讓機頂盒廠商大跌眼鏡:盒子的主流價格在300~500元/個,有的低端產品只賣200元。
潛力巨大還是無序競爭
對于OTT盒子銷售不暢,上述產品總監(jiān)歸因于政策限制。根據2011年底廣電部門頒發(fā)的181號文,一個盒子只能捆綁一個互聯網電視牌照商,而一個牌照商可以捆綁多個內容運營商。
中國一年銷售電視機4000萬臺,智能電視的滲透率正在加快。業(yè)內預測,由于智能電視增加的成本不大,但售價相對可觀,所以兩三年后,大部分的電視機都將是智能電視機。
相比之下,國內OTT盒子的銷量還不到電視機總銷量的1/10,談不上對智能電視一體機帶來很大的沖擊。
上述產品總監(jiān)認為,OTT盒子與智能電視是互補的:OTT盒子可以改造存量的非智能電視機;另外,智能電視更新換代后,一兩年后配置可能就會落后,而電視機的換代周期一般為7~8年,這種情況也可以通過OTT盒子升級。
因此,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OTT盒子都有較大的成長空間。這也帶來了盒子行業(yè)激烈而無序的競爭。做平板電腦的、做手機的企業(yè)都來摻一腳,價格下滑厲害。深圳華強北甚至出現199元的產品。“有的人想撈一把就走,我們投入的研發(fā)費用比較大,但價格又得跟進?,F在難就難在沒有合理利潤,如何保障研發(fā)投入。”
尋找出路
內容限制使OTT盒子的需求未如理想,低價競爭又使牌照商、內容運營商、盒子生產廠都不盈利,OTT產業(yè)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探索前進的路徑。
上述產品總監(jiān)認為,只有廣電運營商積極推進,OTT產業(yè)鏈才有盈利的希望。現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很歡迎OTT、IPTV,因為可以推廣寬帶,同時又有內容銷售分成。但各地廣電運營商,如南方傳媒、湖南電廣傳媒、江蘇有線等,擔心被別人“動了奶酪”,怕用戶看慣OTT,會把廣電撤掉。因此,最終只有廣電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與內容分開,不能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與廣電先找到賺錢模式,再做大盒子規(guī)模的思維不同,互聯網企業(yè)的思維是先做大客戶群,再想辦法賺錢。“雖然現在OTT盒子是虧的,只要用戶量上去,資本運作等都好辦”。所以,這位人士預計,繼小米之后,還會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yè)涉足OTT盒子。如,視頻網站PPTV、奇藝,它們的廣告、付費不理想,盒子是出路,試探在電腦屏之外進入電視屏。“國內一些主流視頻網站都與我們談過代工OTT盒子的事宜。”
不過,上述廣電系統(tǒng)人士對于OTT如何盈利仍然有不同看法。他認為,OTT盒子銷量不佳,不是因為廣電政策限制,而是OTT沒找到盈利的商業(yè)模式,又沒有好的用戶體驗。未來,內容運營商都必須找牌照商才能分發(fā)內容,盒子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集中采購,送給消費者。消費者購買一年寬帶費,免費獲得盒子。預計2015年,OTT盒子的銷量才會超過IPTV盒子,成為僅次于有線電視的第二大服務商。“盒子達到一定數量,才會降低成本,實施內容付費、上傳廣告,從而實現盈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