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成余額寶規(guī)避風險的利器

2014/04/28 10:22      袁茵

余額寶可謂2013年基金市場最大的奇跡。在2013年6月13日余額寶上市之前,與其合作的天弘基金在全國72家貨幣基金公司中排名54位。而到了2014年1月15日,余額寶規(guī)模就迅速增長到了2500億元,這也使得天弘基金麻雀變鳳凰,超越連續(xù)7年排名第一的華夏基金,成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基金。據業(yè)內人士估計,目前余額寶規(guī)模應該已經超過了5000億元,用戶數量超過了8100萬。

為什么余額寶能夠成功?令人誘惑的高回報率和產品的高易用性當然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是有效的風險控制也同樣重要。金融行業(yè)的最大特點,就是金融企業(yè)必須具備超強的風險控制能力,不然可能在瞬間將過去幾十年的積累賠個底掉。

最近幾個月內,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就曾經多次提及,互聯網金融有兩大風險,一個是流動性風險,另一個是期限錯配。

其實,傳統(tǒng)金融企業(yè)花費了上百年的時間不斷地優(yōu)化調配,也是為了規(guī)避這兩大風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的時候,美國金融企業(yè)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AIG)等均出現了流動性風險。如今傳統(tǒng)金融企業(yè)正在轉型,從資產持有轉向資產管理,銀行負債短期化和資產的長期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期限錯配越來越嚴重。

余額寶同樣面臨這兩大風險。例如,由于余額寶里的資金可以隨時取用,遇到雙十一大促這樣的事情,很容易就會遭到擠兌,從而出現流動性風險。而如果余額寶準備了過多的庫存資金,或者將過多的資金投入到長期的金融產品,又會造成期限錯配的問題。

至少從目前來看,余額寶在規(guī)模急劇膨脹的同時,很好地規(guī)避了這兩大風險,而余額寶手中的利器就是大數據。

為了解決流動性風險的難題,余額寶首先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業(yè)務規(guī)則。余額寶規(guī)定,單戶投資金額不得超過100萬元。如今,余額寶戶均投資金額只有4000元,而傳統(tǒng)貨幣基金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投資者是機構投資者,戶均投資金額遠遠高于余額寶,用戶數則遠遠少于余額寶。有了上億的用戶數,大數據才得以發(fā)揮巨大的威力。

余額寶的流動性管理用到了支付寶在接近十年的時間里沉淀的那些大數據。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金融事業(yè)部總經理袁雷鳴認為:“要去了解、預測單個用戶的行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因為支付寶有長達十年的數據積累,能夠對某個階段絕大部分的人,尤其是趨勢做出預測,難度就會降低。”據了解,即便遇到雙十一、春節(jié)這樣用戶資金調動頻繁的時間段,余額寶也能實現流動性需求預測偏離率不超過5%。

期限錯配同樣可以通過大數據來解決。余額寶可以被看做一個C2B的金融產品,雖然不同用戶對流動性的需求不同,但是通過大數據可以把這些需求整合起來,找到相應期限匹配的資產,做一對一的匹配,這樣也就不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了。

“當用戶基數足夠大,數據量足夠大的時候,理論上任何一個需求都可以通過一對一的匹配來完成。”袁雷鳴說。在這個前提上,再構建一個良好的二級市場,就能夠讓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資產具備很好的變現能力和流動性。

“如果這樣,整個金融市場都會變得健康和繁榮,不會因為某些突發(fā)性事件造成市場恐慌。”袁雷鳴認為,“到了互聯網的信息時代,這些有機會被改變,金融機構可以從原來的B2C模式轉化為C2B。”要實現這個轉化,關鍵還在于金融機構的大數據能力。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看來,阿里的發(fā)展將會構建三大平臺:首先是電商平臺,然后是金融平臺,而最終會形成大數據平臺。

但是,大數據平臺不可能建立在原有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而必須建立在云平臺之上。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認為,傳統(tǒng)的基金公司是線性增長的,而余額寶增長得非常快,要做大數據,就必須破除原有的技術架構。

傳統(tǒng)基金公司通常會用相對封閉和強耦合的美國傳統(tǒng)IT巨頭IOE(IBM、Oracle、EMC)的IT基礎設施去支持余額寶的超常規(guī)增長,支持大數據的應用,但是由于這些IT基礎設備缺乏擴展性,還無法從根上解決問題。

為此,阿里巴巴的對策就是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云集群,相關的“飛天計劃”在2013年8月15日單集群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5000臺服務器。

在余額寶出現之前,天弘基金同樣采用了IOE的解決方案;而在余額寶上線之后,天弘基金很快就遷移到了阿里云平臺之上,并由此支撐起大數據的應用。一輪去IOE的數據主權運動正在阿里巴巴轟轟烈烈地進行。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最后一臺IBM小型機在支付寶下線,7月10日淘寶廣告系統(tǒng)使用的Oracle數據庫下線,不久之后阿里還會完成兩個大系統(tǒng)的整體遷移。

除了幫助阿里巴巴“頂”起余額寶和天弘基金之外;大數據還能夠給阿里巴巴帶來更多的價值。從數據質量上看,阿里巴巴積累的交易數據無疑是離變現更近的,或者說更容易商業(yè)化。而且,支付寶的幾億用戶大部分是實名并綁定了銀行卡信息的用戶,其中大量的沉淀數據也都與交易相關。

當然,除了阿里巴巴之外,BAT的另兩大巨頭同樣也在搶占大數據的資源,不過,它們也都有各自的短板。

作為搜索公司,百度數據積累量肯定最多,純粹的大數據能力也最強。但是百度自己的賬戶體系不夠強,數據多但交易數據不夠多,打造云平臺并進行大數據分析沒有基礎。百度之前曾經啟動過與大數據相關的“金字塔計劃”,然后卻似乎不了了之,有相關人士爆料說,這是因為百度沒有充分預計到云計算需要的長期成本和投入。2010年百度還曾經啟動了一個基于搜索的大數據項目“臺風”,到了2012年底也接近放棄,該項目負責人陽振坤也跳槽到了阿里巴巴。

騰訊的大數據能力也很強,QQ和微信的賬戶體系也是中國最完善的??上?,騰訊一直對商業(yè)鏈條介入不深。騰訊一直計劃推出基于微信的電子商務產品“微店”,可惜一拖再拖。

即使是對于以數據擅長的互聯網公司來說,大數據這塊“大蛋糕”也是看起來很美,但要真正吃到嘴里也還是要下很大的工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