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社交網絡Goodreads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對夫妻, 該公司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亞馬遜收購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紐約時報》一名長期關注初創(chuàng)公司收購動態(tài)的編輯今天在網站上發(fā)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詳細闡述了自己對目前投資市場的看法。
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收購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的時候,投資人是如何計算出應該報什么價格的呢?我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我的觀點是,這就好像投資機構的幾名高管在會議室進行討論,各自在紙上隨手寫下自己心目中的數(shù)字,放在一個帽子里,由CEO隨機挑選,然后收購的價格就這么決定了。
或許,這可能聽上去有些兒戲,但目前投資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不能按常識理解的事情,比如說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明明沒有收入、或者沒有用戶,甚至連自己的產品都沒有,但卻有冤大頭投資人愿意以高價收購。所以,我上面打的這個比方,可以說一點也不夸張。
但是,我們也要客觀一些,因為部分投資人還是比較明智的。在互聯(lián)網泡沫1.0時代(2000年前后),市場上依然存在理性的投資人。當時,投資人以科技行業(yè)初創(chuàng)公司吸引用戶眼球的能力來對其進行估價,比如說在1999年四月,Broadcast.com網站以59億美元的價格被雅虎收購,每名用戶可能給該公司帶來的收入被估到了10000美元。
而今天,眼球經濟逐漸沒落,初創(chuàng)公司要是沒有收入,叫人如何相信它們在未來能夠生存下去?空談估值猶如白日做夢!當然,投資者在購買初創(chuàng)公司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比如,最新出現(xiàn)的一種收購方式就半收購半雇傭(acqui-hire),即收購一家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它們的員工。
PrivCo是一家長期關注私有企業(yè)的投資機構,它的CEO山姆-哈馬德(Sam Hamadeh)表示,這一趨勢在一年前就開始了,大約占到了總收購數(shù)的91%。他說,“如果一家科技公司沒有收入、沒有用戶,那么它的估值將由每名工程師的價值來決定。一般來說,每名工程師的價值在75萬美元到150萬美元之間。Facebook深諳其中的道理,去年的一系列收購便屬于這種模式。而這大大引領了業(yè)界的風向,因為你只要有錢就可以收購競爭對手,從而一舉占領市場。”
PrivCo在三月底發(fā)布的一份投資者報告稱,在Facebook去年進行的收購中,有12起屬于這種類型。Facebook往往在收購后,直接把對方公司的員工整合到自己的工程師隊伍中,然后關閉那家公司。該報告還發(fā)現(xiàn),Twitter過去的8次收購也屬于這種模式。此外,雅虎、谷歌、蘋果、LinkedIn和Airbnb進行收購的原因也是為了獲得對方的天才工程師。
根據(jù)哈馬德的估計模型,我們大致可以對初創(chuàng)公司的價值進行估算。如果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有10名員工,在沒有收入、沒有用戶的情況下,它的估值接近1500萬美元。如果把辦公設施的費用、關閉公司的費用、支付早期投資人的費用計算在內的話,那么這家公司的估值在3000萬美元上下。
在接受一次媒體的采訪時,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的一般合伙人克里斯-迪克遜(Chris Dixon)表示,雖然一些才創(chuàng)立不久的公司以很高的價格被收購,但是這些錢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往往會在四年之內才能完成資金轉移,這使得一些交易看上去更合理一些。迪克遜說,“如果你為每名工程師支付100萬美元,那么在四年之內每年只需要支付25萬美元,這和一名硅谷工程師一年的薪水差不了多少。”
但是,有一些交易卻讓人感到不安。比如說Summly,它是一款為智能手機開發(fā)的新聞閱讀應用,該公司只有三名員工,其創(chuàng)始人為一名17歲的男孩。上月,該公司以3000萬的價格被雅虎收購??的螤柎髮W的副教授艾明-古恩-薩若(Emin Gün Sirer)指出,Summly并沒有什么獨特的技術含量,員工數(shù)目極少,這讓人覺得不可理解。
如果一家公司有自己的用戶,投資者收購它是為了獲得它的產品,那么該公司的估值將更難計算。近期,亞馬遜收購了Goodreads,這是一家專注于書籍分享的社交網絡公司,其收購價格達到了驚人的1.5億美元。另一家公司Mailbox,名不見經傳,在上月卻以1億美元的價格被DropBox收購。當然,在這些公司中還包括紅極一時的Instagram,去年以10億美元的天價賣給了Facebook。
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托馬斯-R.-埃森曼(Thomas R. Eisenmann)曾說過,當公司因為自己的員工而被收購時(如Goodreads和Instagram),有三種模式可以用來估算其價值。第一種模式:該公司需要多少時間從零開始打造一個產品,并獲得用戶;第二種模式:潛在的現(xiàn)金流狀況。
第三種模式基本上是這種情況,即埃森曼教授所說的,“你在臺面上愿意出多少價格來說服創(chuàng)始人放棄自己親手建立的公司?通常情況下,這需要高超的談判技巧。”
當然,如果一家公司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了社交網絡或媒體的寵兒,那么上面的幾種模式均將失效。到那時,投資者會變得非常不理性,而本文開頭的那種場面便會再次出現(xià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