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泡泡”破滅記

2009-05-16 00:33:45      李燁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民炒股”,英國的王室、貴族、學者、平民都加入了狂歡,就連牛頓都沒有例外。然而,當泡沫破滅,英國被籠罩在陰霾中,整整一個世紀?! ?/p>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法國的波旁王室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為爭奪西班牙王位,引發(fā)了一場歐洲大部分國家參與的大戰(zhàn)。戰(zhàn)爭進行了13年,最終以英國勝利而告終。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

  獲勝的英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大量奪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成功地鞏固了海上優(yōu)勢,從而走上海上殖民帝國之路。但是,龐大的戰(zhàn)爭支出也令其背負了巨額國債。新國王喬治一世向議會游說償清國債的好處,貴族們最終達成一致,要找到“解脫”的好辦法。

  1711年成立的南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海公司)此時站了出來。

  為了顯示雄厚的經濟實力,南海公司不惜以巨資認購了政府1000 萬英鎊的債券,從而獲得了政府和社會公眾的信賴。英國政府把它作為發(fā)行巨額債券的渠道,并以保證對已轉換債券支付6%的利息及免征間接稅作為對南海公司的回報。此外,南海公司還獲得了英國與美洲大陸東海岸之間的貿易特權,及英國與美洲大陸西海岸的所有貿易權。

  “泡泡”吹起來了

  南海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有個眾所周知的企圖:攫取蘊藏在南美洲海岸的巨大財富。當時,人人都知道秘魯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著巨大的金銀礦藏,只要能把英格蘭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數(shù)以萬計的“金磚銀石”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加上有政府支持,社會公眾對南海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

  彼時英國經濟興盛,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而發(fā)行量極少的股票是特權的絕對象征。南海公司的股票理所當然地被投資者看好。

  然而,南海公司的董事毫無商品貿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業(yè)績極不理想。在其成立的最初8年間,除了每年向南美洲運送一船黑奴外,公司幾乎沒干過幾件能夠盈利的事情。惟一的流動資金來源,還是創(chuàng)業(yè)之初接手國債所得的每年6%利息收入。公司就這樣不死不活地撐著,股票也沒多大起伏。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南海公司向政府官員大量行賄,以加速“官商化”進程,英國公眾和投機商也希望南海公司成為“阻止大批資金流入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并與之抗衡”的公司。

  1720年,南海公司決定對高達3100 萬英鎊的全部國債提供資金,以提高其聲譽。此舉不僅深受英國政府歡迎,也迎合了眾多投機者的需要。1720年1月1日,南海股票指數(shù)為128 點,一天之內,翻了3倍,并從此以驚人速度上漲。

  嘗到甜頭的南海公司開始持續(xù)采取欺詐手段制造虛假繁榮。1720年4月12日,南海公司以每股300 英鎊的價格發(fā)行新股;5 月,公司又發(fā)行了每股400 英鎊的新股;6 月15 日,他們更是以現(xiàn)付10%的方式再次發(fā)行新股,此時的股價已升至800 英鎊;7月1日,南海股票指數(shù)飆升至950 點,并一度摸高1050 點,較首次發(fā)行價的130 英鎊上漲了7.08倍!

  南海公司股票暴漲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部分投機者開始跟風創(chuàng)辦公司,并公開發(fā)行股票,以實現(xiàn)“圈錢”企圖。這些新公司像吹氣泡一樣迅速出現(xiàn),滿足了市場的投資渴望。

  不列顛陷入瘋狂

  在政府的默許下,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故事開始在坊間流傳:

  在墨西哥和秘魯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金銀礦藏,數(shù)不盡的金銀就要源源不斷運回英國!

  西班牙馬上就要放棄智利、秘魯沿海的4個港口,英國很快就可以利用這些港口進行貿易,南海公司包租的船只可以不受數(shù)量限制!

  ……[page]

  伴隨著這些誘人的“預期”和政府官員的捧場,外加購買南海公司的股票還有分期付款等優(yōu)惠,英國上下一片歡騰,厄雷交易街陷入了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投資者認為,他們苦等多年的機會終于從天而降,只要南海公司的股價大漲,自己就會發(fā)大財。大量渴望高額利潤的資金蜂擁而至,其來源包括國王、貴族、官員,甚至科學天才牛頓!

  牛頓將他的天才也用于“追漲殺跌”,他買入7000英鎊股票,據說第一筆交易就大賺。

  投資者爭相搶購,股價成倍數(shù)暴漲。短短5個月的時間,南海公司股票就增值近8倍。高額利潤預期誘惑了大量老百姓,人們幾乎是見股票就買。不列顛的投資者就這樣被南海公司的股票緊緊控制。此時,人們關心的只是能否買得到股票,以及手中這些不知來歷的股票明天又會漲多少。股票背后的真相已經全無意義,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民炒股”出現(xiàn)了。

  經濟學家們也喪失了理智,火上澆油般站出來證明擴充貨幣供給具有超級杠桿作用,它有可能創(chuàng)造新的工作機會,在提高社會需求的同時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從而把國民經濟帶到一個更高的均衡點??墒?,他們的論述都沒有清楚地指出這個新的均衡點究竟在哪里,以及達到這個均衡點的基本機制是什么。

  “泡泡”被吹爆了

  舉國瘋狂的時候,只有輝格黨政客羅伯特·沃爾波爾還保持著理智,他警告人們當心股票投機的風險,但是沒人聽得進去。英國人準備把自己的房屋、生計全部押到這場對虛幻財富的徒勞追求上。甚至下院中那些向來專心聽沃爾波爾講話的議員們,一旦知道他將就南海公司問題發(fā)表意見,也都溜出了議院大廳。

  最終,利潤預期的“泡泡”巨大到令人驚恐的程度,股票從100多英鎊快速漲到了近1000英鎊,股市崩盤不可避免。議會見勢不妙,趕緊出臺了嚴格管制股市的《泡沫法》(Bubble Act of June 11,1720)用以推卸責任。1720 年8 月,南海公司一些董事和高級職員意識到公司股價暴漲和毫無起色的經營業(yè)績完全脫鉤,開始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投資者也終于識破南海公司的真相,更加瘋狂地拋出所持股票。

  “泡泡”破滅,股價暴跌,怎么漲上去的,就怎么跌下來,前后過程大約10個月。整個英國股市此時完全崩潰,為數(shù)眾多的銀行倒閉,公司破產;無數(shù)家庭傾家蕩產,許多人傾盡所有卻血本無歸;社會問題加劇,政府信用破產,政治危機一觸即發(fā)。

  剛剛興起的股份公司在英國被視為金融欺詐團體,進而被宣布為非法。“南海泡泡”陰影籠罩英國股市近百年,人們聞股色變,老實了許久。股票在英國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

  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爾波爾成為這場鬧劇最大的獲益者。他野心勃勃,借著收拾危局籠絡人心,取得政權,確立了內閣首相制,成為英國的首任首相,執(zhí)政達20年之久。

相關閱讀